高效能的本质是享受过程
在被加班、内卷裹挟的当下,《高效能法则》给出颠覆性答案:真正的高效不是硬拼努力,而是让做事过程充满乐趣。剑桥学霸阿里・阿布达尔通过 10 年研究证明:当人能从任务中获得愉悦感,效率会自然飙升,且能避免焦虑与倦怠。一、为什么享受过程比拼命努力更有效?传统认知总把高效和苦熬绑定,但心理学研究显示:
大脑在愉悦状态下,专注力会提升40%,创意爆发概率增加3倍强制自己硬撑时,意志力会像电池一样快速耗尽,反而容易半途而废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就是:奥运选手在训练中加入游戏化设计后,成绩提升幅度远超单纯加练二、实现享受式高效的3大核心法则阿里在书中拆解出可直接套用的行动框架:
1. 激活3个动力引擎,让你主动想做事意义锚定:给任务贴价值标签,比如把写报告转化为帮团队少走3个弯路;即时反馈:每完成1% 就给自己小奖励一杯奶茶、10 分钟刷剧等;自主掌控:在规则内留选择权,比如选喜欢的笔记本记工作笔记。2. 拆除3个效率陷阱,扫清阻碍完美主义拖延:用5分钟启动法,告诉自己只做5分钟就停;信息过载:每天固定2次查消息,其余时间开启专注模式;目标模糊:把减肥改成每天晚餐吃拳头大的杂粮饭。3. 安装3个续航系统能量管理:按精力高峰期安排核心任务,有人早上专注,有人深夜灵感强;微小成就:用表格记录每天完成的3件小事,积累成就感;边界感设置:下班前花5分钟写明日待办,彻底切断工作思绪。三、普通人能立刻用的2个落地技巧任务游戏化:给枯燥工作加关卡,比如今天要打败3个难缠客户;过程可视化:用便利贴贴满进度墙,每完成一步就贴一张,直观感受成就感。写在最后:
高效能的终极目标不是做更多事,而是在做事中找到心流。
当你能笑着把任务做完,会发现成功只是顺带的结果。
现在就选一件小事,试着用书中的方法改造它 ,改变,从享受开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